唐建平
新中国自已培养的第一个作曲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1970年在吉林艺校随菲律宾 专家山.桑托斯学习西洋打击乐。1978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随张守明霍存慧教授学习作曲。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苏夏教授指导下先后获得了作曲硕士、博士学位。
唐建平是中国国内近年来最为活跃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领域涉猎了包括交响乐、协奏曲、歌剧、舞剧、乐剧、室内乐、中国民族器乐、影视以及艺术歌曲等众多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作品在融合中国文化传统,在吸取世界当代文化精神的过程中显示出不拘一格风格多样,几乎每部作品都具有不同音乐风格,在获得专业界赞扬的同时又能在音乐会的舞台上,在指挥家在演奏家的演奏曲目中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达人们心灵。
讲座论题
声乐创作词曲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一以舞台动作清唱剧《路》为例
7.219:00-22:00
唐建平 讲座
讲座现场图
声乐创作词曲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一以舞台动作清唱剧《路》为例
7.219:00-22:00
郝维亚
陕西省西安人。1999年毕业于吴祖强教授作曲专业博士班,现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意大利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 (Conservatorio di Santa Cecilia) 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访问学者。创作体裁广泛,包括歌剧、乐队作品、室内乐、音乐剧与影视音乐等。
讲座论题
中文歌剧宣叙调写作的思考
7.319:00-22:00
郝维亚 讲座
讲座现场图
中文歌剧宣叙调写作的思考
7.319:00-22:00
莫凡
浙江杭州人,国家一级作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任职于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多年来致力于严肃音乐创作,涉猎的创作领域较广,至今已积累了上百部不同类型的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赵氏孤儿》、《土楼》、《高山流水》、舞剧《二泉映月》、《西施》、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音乐剧《五姑娘》、清唱剧《洛神赋》、《孙中山与宋庆龄》、舞蹈诗《昆韵》、交响音诗《松.竹.梅》、《光明之歌》、合唱音诗《昭君出塞》、《华夏写意》、声乐组曲《和平涛声》、管乐协奏曲《敦煌印象》、琵琶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云的传说》、胡琴协奏曲《京风》等。一些作品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公演,受到好评。作品《漂》、《绿洲》等在国内音乐评比中获奖;歌剧《雷雨》获2001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创作奖,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音乐创作奖”,两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围奖。音乐剧《五姑娘》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和“文华音乐创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入围奖。舞剧《西施》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围奖。歌剧《土楼》2011年获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音乐创作奖,2012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作曲奖,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音乐创作奖”。
讲座论题
创作鲜明的音乐、塑造鲜明的人物——个人创作谈
7.415:00-18:00
讲座摘要
应该说,这不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讲座,是一次创作思想、美学探究的汇报与交流,是一次三十余年自己音乐创作的回顾、袒露与剖析,和大家一起分享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使大家了解作为艺术团体中的专职音乐创作人员,面对自己的职业、职责,走一条不同于学院教师探索、实验、高端的创作之路,如何让作品更加贴近群众、被更多人感染、感动,同时不失高雅情趣、具备高雅气质、有品质、有思想、有色彩,这正是自己终生追求和奋斗的课题。根据自己多年在音乐会作品和戏剧类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体会,重点谈一下“创作鲜明的音乐、塑造鲜活的人物”这个话题,并配合作品录音、录像,讲解自己创作中的构想、介绍作品诞生的过程,从而让大家更真实地了解一个创作人员所面对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内心经历的艰难而幸福的历程。在座谈讨论中,更愿意和大家畅谈歌剧创作的问题,如何向经典歌剧学习,如何把脉中国歌剧、开创新的局面。
莫凡 讲座
讲座现场图
创作鲜明的音乐、塑造鲜明的人物——个人创作谈
7.415:00-18:00
贾达群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音乐学院(筹)副院长、音乐分析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创作并出版数十部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十几篇(部)有关音乐创作和分析的论文与著述。作品《弦乐四重奏》1991年获日本“第十二届IRINO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大奖,《蜀韵》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回旋曲》、《龙凤图腾》、《两乐章交响曲》、《巴蜀随想》等在国家级作曲比赛中获奖;论文《结构对位》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结构分析学导引》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银奖(2011);专著《结构诗学》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其它相关奖项还有:美国亚洲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创作研究奖(2005),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07),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等。
讲座论题
色彩、结构与多元意象-我的音乐创作
7.619:00-22:00
贾达群 讲座
讲座现场图
色彩、结构与多元意象-我的音乐创作
7.619:00-22:00
李滨扬
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1980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DinosConstandinides教授,1992年获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其作品在国內外多次获奖,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比赛第一名、Yavanavich Society Contest比赛第一名、Omni Intermedia Award 金奖,以及近年的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民乐大型作品创作比赛第二名、第六届“金钟奖”民族室内乐创作比赛总评分第一名、2008TMSK比赛总评分第一名,交响乐《九天》入选交响乐精品工程等等。其作品在包括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多处多国被演奏。
讲座论题
民族管弦乐队创作中的探索--谈谈二胡协奏曲《图腾》的创作
7.715:00-18:00
李滨扬 讲座
讲座现场图
民族管弦乐队创作中的探索--谈谈二胡协奏曲《图腾》的创作
7.715:00-18:00
向民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作曲系教授、作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分析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曾师从杜鸣心教授,吴祖强教授学习作曲,还曾在德国柏林随HanspeterKyburz教授进修。自1991开始在作曲系任教,担任过全院所有专业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并同时兼任作曲教学工作。此外还完成了大量音乐创作委约。主要作品:《中国交响诗》、《舞雩》(琵琶与打击乐)、《古典印象》(民乐室内乐)、《戏》(民乐室内乐)等等。以及《东宫西宫》、《卡拉是条狗》等三十余部影视作品创作配乐。曾获奖项包括:北京市“优秀骨干青年教师”称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文化部“全国第十届音乐创作比赛(交响乐)大型作品三等奖等。
讲座论题
认知作品的基本途径
7.819:00-22:00
向民 讲座
讲座现场图
认知作品的基本途径
7.819:00-22:00
迪特•马克(Dieter Mack)
年生于德国施派尔。1975-80年间就读于弗莱堡音乐学院,跟随克劳斯.胡伯(Klaus Huber)和布莱恩·芬尼豪(Brian Ferneyhough)学习作曲,音乐理论师从彼得.孚迪希(Peter F6rtig),钢琴师从罗萨.萨贝特(Rosa Sabater)。1977-81年担任海恩里希·史卓贝尔基金会(Heinrich Strobel Foundation)电子音乐实验室助理,并获1980/81年度该基金会SWF奖学金。1980年加入斯图加特实验性人声乐团ExVoCo (EX pandedVOiceCOmpany)。1986-2003年任弗莱堡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2003年至今任吕贝克音乐学院作曲教授。
自1980年开始,迪特·马克多次赴印尼巴厘岛、南印度及日本学习亚洲音乐,并多次在弗莱堡大学、巴塞尔音乐学院等地讲授音乐理论、即兴演奏和巴厘音乐,于1982年在弗莱堡音乐学院成立巴厘加美兰乐团,在歌德学院资助下于1988年在东南亚地区举办个人作品巡演。他专注于亚洲音乐方向研究,曾于1992-95年间通过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担任印度尼西亚教育大学(KIP- Bandung,Indonesia)客座教授。1997-2005年间多次赴印尼讲学,并参与印尼教育大学研究课题《对印度尼西亚传统音乐文化及传承的记录》(福特基金资助),任顾问一职。
迪特.马克曾于2003-06年间任柏林"世界文化中心"顾问;2006年被聘为达姆施塔特新音乐暑期班讲座教授;200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伊利诺伊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地讲学;2008年成为汉堡自由艺术学院成员。现任吕贝克音乐学院副校长、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音乐部主任、歌德学院音乐顾问委员会主席
讲座论题
双文化生活经验下的创作
7.1815:00-18:00
讲座摘要
数十年来,德国音乐高校,甚至是整个欧洲音乐舞台都目睹了亚洲学生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极大兴趣,但他们中却少有人对西方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虽然这是最需要他们掌握的。因为音乐是不能与其历史文化背景相互割裂开的。年轻作曲家们在面对自我文化认同时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反之,极少有欧洲作曲家长期在亚洲文化中生活,而我的个人经历恰好符合这一特殊情况。讲座将深入探讨我的以上观点及我对艺术生活道路的选择。
迪特•马克 讲座
讲座现场图
双文化生活经验下的创作
7.1815:00-18:00
秦文琛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曾接受过包括柏林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波恩贝多芬国际音乐节等大量国际音乐机构的委托创作。已有70多个国内外知名乐团在世界范围演奏过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Intercontemporain乐团、德国Recherche现代乐团、法国L’EnsembleItineraire、柏林交响乐团、意大利Antidogma欧洲现代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荷兰新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交响乐团、奥地利Ensemble on Line、瑞士凤凰室内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韩国现代乐团,以及波兰最优秀的Varsovia交响乐团和几乎所有中国最优秀的乐团等。
讲座论题
大自然给我的启发--从最新创作的《听谷》等三部室内乐谈起
7.2719:00-22:00
秦文琛 讲座
讲座现场图
大自然给我的启发--从最新创作的《听谷》等三部室内乐谈起
7.2719:00-22:00
贾国平
3年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1年提前毕业留校,并在作曲系任教。1994年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1998年获德国艺术家文凭。其创作体裁广泛,涉及室内乐、管弦乐、民族管弦乐及舞剧与影视音乐。
作品被阿迪蒂弦乐四重奏乐团(Arditt Quartet)、多伦多新音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与慕尼黑爱乐乐团等众多音乐团体在国内外多个国家与城市上演,并由德国Sikorsk国际音乐出版社出版。近年来多次受国外音乐节与音乐院校的邀请出国演出、讲学。
2007年发起"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现已成功连续举办七届。2009年策划组织了"作曲大师与现代音乐经典一德国当代音乐周"系列活动。2010年发起"Contempo Primo现代室内乐团培训计划",并于2011年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Ensemble ConTempo Bejng)。2011-2014年策划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
讲座论题
多维度结构的音乐创作思维-《万壑松风》作曲技术解析
7.2819:00-22:00
贾国平 讲座
讲座现场图
多维度结构的音乐创作思维-《万壑松风》作曲技术解析
7.2819:00-22: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