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1989)
且听风吟(2014)
为竹笛、笙、琵琶、阮、筝、二胡和中胡而作
*第七届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一等奖
天夫(1989)
开往秋天的列车(2012)
为笙、琵琶、二胡、古筝和钢琴而作
*2012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最佳作品奖
李晨瑶(1992)
且听风吟(2014)
为古琴、琵琶而作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八届民乐作品比赛二等奖
方权一(1968)
San Joo(2014)
为长笛、单簧管、双簧管、二胡和古筝而作
*2014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最佳作品奖
宋杨(1986)
塔林萨籁(2014)
为长笛、双簧管、琵琶、古筝和二胡而作
*第二届中国之声作曲比赛中西混合编制学生组一等奖
远飏室内乐团
青年作曲家优秀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2015年7月10日丨19:00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
远飏室内乐团
Young Ensemble
古筝:李良子
琵琶:顾圣婴
笙: 郑杨
竹笛:罗智丰
二胡:李仓枭
中阮:许佳怡
古琴:张璐
长笛:熊锋
单簧管:杜宝齐
双簧管:林水晶
钢琴:孙文钊
指挥:崔媛媛
特邀演奏家
中胡:胡瑜
孙晶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是为笛、笙、中阮、琵琶、古筝、二胡、中胡而作的民乐室内乐七重奏。作品以大小二度及其转位间微妙的转换作为核心素材,结合力度,速度,演奏技法和音色的变换,长、短气息线条间的交替,表现出风变化莫测的特点。听风,随性而至,去留无意,给人留下沉淀和思考。
天夫开往秋天的列车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列永动的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停一站,都是一次死亡的洗礼。同行的亲友下车了,死亡带走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而我们却记住了他们的生命所实现过的价值,或平凡,或伟大,或朴实,或华丽,那是一条有血有肉的生命线条。或许死亡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它让生者思考,反省,选择,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重新面对还未走完的人生路,书写着生命的川流不息。谨以此作献给我逝去的亲人。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列永动的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停一站,都是一次死亡的洗礼。同行的亲友下车了,死亡带走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而我们却记住了他们的生命所实现过的价值,或平凡,或伟大,或朴实,或华丽,那是一条有血有肉的生命线条。或许死亡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它让生者思考,反省,选择,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重新面对还未走完的人生路,书写着生命的川流不息。谨以此作献给我逝去的亲人。
李晨瑶空城引
作者引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典故“空城计”作为创作背景,以古琴和琵琶这种独特的重奏形式来重新演绎这段经典故事。全曲分为五个部分,依据设定好的情节起伏作为音乐的段落情绪,并充分发掘古琴的新技巧新手法,同时又与其传统手法相融合,加之琵琶的呼应,两者相辅相成,相映成彰,将空城一计用音符的形式重新展示出来。
方权一San Joo
“San Joo”是一种古老的朝鲜族民间器乐曲形式,通常由一件独奏乐器来演奏。作品借用“San Joo”结构形式,以自由的散调开始,通过不同长短节奏的组合发展主题材料,采用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乐器的重奏组合方式,力图探索对“San Joo”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新的理解与表现方式。
宋杨塔林萨籁
塔霖萨籁,蒙古语,中文直译为“草原的风”。在记忆中,微风,清风,暴风,无论哪一种形容词都不足以描述她。只有身处草原之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经过时的震颤,以及草原万物的阵阵回音。草原上的风一路向前,没有大山的阻碍,没有大海的牵绊,最终奔向的是她的归宿——自由之境。
远飏室内乐团
远飚"室内乐团成员均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指挥系等。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主要参与的音乐活动有∶"远飚"民乐室内乐专场音乐会;第七届室内乐音乐节远飚室内乐专场一"小河涧涧" 青年作曲家获奖作品音乐会;第七届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获奖作品音乐会;"炎黄杯"民乐室内乐作曲比赛; 以及多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等。
乐团以创作探索兼舞台实践相结合,旨在吸纳当今多元的民乐创作资源,携手与年轻作曲家推进新作品的发展。
TOP